在存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初期就同时存在两种主要的技术架构:带内虚拟化和带外虚拟化。带内 架构会在服务器与物理存储设备或SAN之间部署一个控制 器,所有的存储请求和数据流都要经过这个控制器处理。而带外模式的产品会在网络层部署一个元数据控制器,将所有的存储请求重定向到真实的物理位置,但其本 身并不负责数据处理。与带内模式相比,带外模式的处理流程更加复杂,但却可以减少CPU的负载。带外的存储虚拟化还可以避免潜在的系统崩溃风险,因为带内 模式下存储是经过重新映射的,一旦带内控制器失效,客户端主机与后端存储的连接也将丢失。今天,大多数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采用的都是带内模式, 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现在CPU的处理能力更强,与过去相比不在是架构的瓶颈。而带内虚拟化架构普及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带内方案实现起来更容易,可以更快的 推向市场,问题也更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