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是否该共同规划,要视不同的企业环境而定,两者共同导入未必会有1+1大于2的效果。所以企业有必要弄清楚存储虚拟化。
随着企业对x86服务器虚拟化更加熟悉,将帮助x86服务器虚拟化市场更快的拓展,但相对来说,VMware认为,存储虚拟化要推广会面临更多困难,因为各家厂商提供的方案都不同,并且没有共通的标准,另一方面,竞争厂商太多,也让客户难以评估。
有些企业也会从整体IT架构虚拟化着手,同时采用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,希望能同时提升服务器、存储系统的资源利用率。
存储虚拟化的认知度虽然还不足,但已有日渐提升,DataCore业务经理朱惟正表示,DataCore过去不会以存储虚拟化为主要宣传目标,但近一年来,DataCore已经再用用存储虚拟化这样的观念和客户沟通,因为这样做确实有效,而企业的接受度也有明显提高。
简单来说,存储虚拟化又可分为区块(Block)和文件(File)两种级别,分别对应SAN和NAS存储架构,现有厂商提供的存储虚拟化方案也多是分别对应至这两种环境的。 当前存储虚拟化以块级的应用居多,而文件虚拟化的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。
IDC预测,在SAN环境下,于2005年有5%的存储空间是纳于虚拟架构下的,至2010年将提高至20%,而文件虚拟化市场当前虽然不大,但未来将会超越块级虚拟化的规模。
文件虚拟化方案主要是基于全域命名空间(Global Namespace)技术,由于存储系统前端架构第一层为虚拟逻辑层,于是将原本的存储路径虚拟为逻辑路径,因此当使用者要存储文件时,就不用知道此文件究竟是存储在哪一个存储设备上,而可根据企业自行设定的分类方式,比如部门的分类路径去找寻数据。
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SAN存储设备的扩充性较高,并且在数量上普遍比NAS系统、文件服务器要少,所以相对于区块层级的虚拟化,文件虚拟化的需求应该会更高。
信息系统的运作离不开数据的产生,数据本身需要存储,有价值的数据还需受到保护,同样也需要存储。随着企业营运时间的延续,在新旧硬件更换的时候,还会产生数据迁移,或是依法律要求进行归档,把旧数据从在线媒体移往离线媒体等需要。许多存储产品的出现,都和这些需求有关。
为解决孤立的直接连接存储(DAS)利用率低、缺乏弹性的问题,企业导入了存储区域网络(SAN)与网络附加存储(NAS);为提高数据的可用性,企业也导入了远程复制、灾难备援与丛集等高可用性方案;而为了满足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或更新设备时的数据迁移需求,企业又引进了各式各样的数据归档与迁移产品。
但原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诞生的产品,本身也带来新的问题。如原来SAN诉求的是统一存储资源、提高利用率,但实际上由于不同厂牌、或是同厂牌不同系列产品的磁盘阵列控制器不能兼容,难以在不同存储装置间调配磁盘资源,用户经常被迫为不同的应用分别配置独立的存储设备,结果形成一座座的孤岛,空间利用率也就难以有效提高。
同样也是存储产品彼此不能兼容的问题,只有同型号(或同系列)产品的控制器间才能直接进行数据复制,所以许多高可用性或灾难备援方案,都强迫用户必须购置两套厂牌、型号均完全相同的存储装置,不能依主站与备援站业务负荷差异,选用不同等级的设备,以致增加了用户负担,或是造成用户干脆放弃存储端的远程备份产品,改而寻找交换器或主机端产品。而对数据迁移来说,也因新旧设备不能兼容,必须停机才能把数据移到新硬件上,由此带来的业务中断与营运成本增加,也让企业视更新或升级系统时的数据迁移为畏途。
为解决前述问题,一些厂商提出了"存储虚拟化"概念,让前端主机与后端存储设备间脱勾,通过中介的虚拟层作为存储服务的基础,从而带来更高的资源利用率、无缝数据迁移、以及弹性的高可用性或灾难备援组态等效益。